注重“三有”、打造“三度”

江南大学教授孔祥珍:叙食品内在奥秘 述立身处世学问

2024-03-01 14:56:24 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连荷 通讯员 张雨奇

  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有很多优秀的教授,80后的孔祥珍作为其中一员,始终以育人为导向,引导学生驰骋在学术的殿堂,她的课堂注重“三有”目标——有趣、有理、有用,打造“三度”课堂——高度、温度、深度,叙食品内在之奥秘,述立身处世之学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认可。

  孔祥珍2007年从教至今,主要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教学工作。近年来,编写出版了《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油料科学原理》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主要从事植物蛋白产品的高品质化与高值化加工理论与技术、植物蛋白肽的高效制备理论与技术、植物蛋白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研究工作。

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

  孔祥珍从教17年来,对工作满怀热情,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师岗位上潜心教书育人。教学中,坚持课堂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定位,广引博用案例,注重教学的“有趣、有理、有用”,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她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形成性评价机制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生化课堂,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孔祥珍作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生物化学》的教学团队成员,坚持教学探索、创新改革,主持无锡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重点项目1项、主持江南大学金课建设等3项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评江南大学至善课程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所授的《生物化学》课程,连续5年评教平均排名位列学院前5%。

创新方法 德教融合

  孔祥珍注重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提出“问题式”教学法,多方引趣,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前围绕每节课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成果导向角度分析如何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好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讲授注重生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重难点突出,力争引导学生做到融会贯通;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并进行科学前沿的课堂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思考,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常常自省本节课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别教会了学生什么,以及还可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想学并且会学。

  孔祥珍充分挖掘蕴含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自信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评价她讲课生动形象,不仅教学方法多样、拓展内容丰富,而且善于因材施教,能给予学生人生启迪。

在实验教学课上

以赛育人 言传身教

  孔祥珍将育人工作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堂之外。她通过指导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渠道,拓展专业课程教学领域,致力于推动知识和能力并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指导国家级、省级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指导本科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CSCD核心期刊论文6篇,指导学生课外学科竞赛项目十余项,通过课堂内外和学生的密切互动,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食品人”。

  作为“食品生物化学”江南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及学院教学督导,孔祥珍注重课程建设及团队建设,在学院实施推广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有效促进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认证工作。以课程建设助力学科建设发展,促进一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她本人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以及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约20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国际领先),参与出版专著4部。研究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严于律己,注重言传身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个学生,认真回应学生每个问题,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立志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彭宗璐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