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余锦雅:创新推行有机种养 打造健康农产品

2024-05-08 14:50:48 中国食品报网

  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的江门市六六顺农业公司的试验田里,余锦雅蹲下身,轻轻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这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他说,“每一粒土壤都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余锦雅,一位95后“新农人”,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业的热爱,用有机农法守护着这片土地,传递着健康农业的理念。作为江门市六六顺农业公司技术总监,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他的故事和实践,正激励着更多新农人投身于健康农业事业。

屡败屡战

余锦雅科学种植牛大力,并进行深加工

  余锦雅高中毕业后,考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3年的中医药知识学习,为他后来南药种植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刚开始创业时,遭到的挫折是常人难以面对的。”余锦雅说起当初大学毕业后就选择回乡从事农业种植仍感觉非常艰难,“做农业一定要坚守,亲力亲为才行。”余锦雅承包了几十亩的土地,每天登记农业数据,综合分析各种问题,以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他联手另外一位志向相投的好友,创建了江门市六六顺农业公司,瞄准需求量大增的新会陈皮,重新选定种植新会柑。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多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机生物农法、农作物管控和生物土壤改良的综合解决方案。

  采用这些农业创新实践后,新会柑的产量得到大大提升,这奠定了他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并且持续发力。随后,他再次流转60亩土地,开始种植南药牛大力,并开发牛大力酒、牛大力干品等深加工。

  农业创新路上不停步。余锦雅透露,目前又在试验“稻虾共生”这个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农业创新项目,初步取得不俗的成果。稻虾共生,就是在农田里既种植水稻,又放养罗氏沼虾,推行立体农业。“目前稻虾共生项目处于试验阶段,除了水稻正常收益外,额外的罗氏沼虾亩产大约1000斤,市价约50元/斤,产值每亩就增加了约5万元,效益还是不错的。”余锦雅解释说,由于养殖罗氏沼虾,水稻完全不能施用化肥农药,纯有机种植的水稻,碾出的大米不含农药,虽然价格比常规大米贵很多,但是注重健康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

  “稻虾共生项目已经投入40多万元了,赚的钱又重新投入扩大生产,基本上没钱剩的。”余锦雅苦笑着说,做农业都是这样,赚到钱后又投入到其他项目,不断试验、不断试错、再纠正,以保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农业

余锦雅的稻虾共生项目

  在余锦雅的试验田里,稻虾共生,南药与水果交相辉映,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采用有机生物农法,以益生菌为基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余锦雅自豪地介绍。

  他指着一块稻田,那里安装着水位传感器和流量检测仪,通过智能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管理。“这是科技的力量,”余锦雅说,“我们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锦雅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案例?余锦雅总结道,首先,是有机生物农法的应用。采用益生菌为基础的有机农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这是他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之一。这种农法不仅提升了土壤的生物活性,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农作物技术管控。他通过技术管控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品质,这涉及到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管理。此外,就是生物土壤改良。余锦雅注重土壤的生物改良,通过使用有机农法,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强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我从小就接触农业,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余锦雅站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眼中闪烁着对农业的热爱。他出生在农村,从小耳濡目染,对农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深深爱着土地,热爱农业事业。”他说。“土壤是人类作物生活最为重要核心基础,”他强调,“土地是生命起源,我们把田土当做自己儿女去呵护它。”

遭遇挑战

  “当初向农民推广益生菌土壤改良技术时遭到不少的质疑。”余锦雅说,在推广有机农法时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后经过实践,以产量和质量向农户们解释了这种农业创新技术的可行性。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接受度。传统农业社区对有机农法和益生菌改良技术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些方法与传统的农业实践不同。余锦雅则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有机农法和益生菌改良技术的认识,展示其长期益处,并通过示范田和案例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

  其次,是技术转换的难度。农户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新技术。于是,余锦雅通过组织工作坊、现场指导和提供技术咨询来帮助农民掌握有机农业技术。

  同时,有机产品面临市场接受度低和销售渠道有限的问题。余锦雅则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合作市场,以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宽销售渠道。在余锦雅的带动下,数十个农户组建了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种苗、种植、收割、销售全链条环节中抱团,大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此外,农产品的有机认证成本和程序、产量和经济效益、消费者认知程度等,都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余锦雅则寻求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以降低认证成本,并简化程序;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提高作物多样性来增加产量,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可能对有机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任,余锦雅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和消费者教育来提高有机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传授农技

余锦雅在进行传授农技

  余锦雅深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在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余锦雅积极组织农业培训,加强农民现代种植技术经验,帮助其他农民改进种植技术。他相信,通过分享和传授,可以让更多的新农人了解并实践健康农业。

  “万物土中出,土好病才轻。”这是余锦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健康农业的价值。

  “我希望能把我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受益。”他说。在一次培训课上,余锦雅站在讲台上,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农户讲解如何利用益生菌改良土壤。“土壤好了,作物自然就长得好。”他的话语简单而深刻,赢得了农民们的阵阵掌声。余锦雅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他的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

  此外,余锦雅还通过实际行动,如种养多种农作物,包括稻虾共生、南药种植、水果种植等,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其他农民学习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努力,余锦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农业技术水平,也为提升整个沙堆镇农民的种植技术经验作出了积极贡献。

  余锦雅是新时代农民的缩影。他用科技和智慧,点亮了农业的梦想,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正朝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迈进。

  (陈力华 黄健能)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彭宗璐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