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职业闭店”损害消费信心

2024-04-19 09:49:14 新华日报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早教培训机构金宝贝在多地连续闭店,把“职业闭店人”暴露在了聚光灯下。近年来,常有消费者对这样一个现象感到疑惑:有的店家似乎掌握了某种关店的“套路”,先是搞大促销收割一波预付款,再一夜之间卷款跑路,消费者维权时,发现连企业经营人都变更了,维权过程无比艰难。原来,消费者的疑惑并非空穴来风,“职业闭店人”真的存在。

  “职业闭店人”常常找来一批老人、病人作为“职业背债人”,在跑路前将其变更为法人代表,自己卷了预付款却不承担债务纠纷。“职业闭店人”的这些操作,扰乱了正常商业秩序,是钻法律的空子,以实现其不法目的。

  “职业闭店”越是“专业”,对预付款商业模式的挑战越是严峻。试想,如果店家能无责任卷款跑路,消费者会不会对预付款模式失去信心?会不会有更多商家加入“跑路割韭菜”的行列?这些人实则在对消费者强取豪夺,在鼓励“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损害营商环境。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中存在不少鼓励性内容。比如,为鼓励创业,现行规定对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的门槛较低;为呵护商业活力,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预付款消费监管,用正面引导代替“一棍子打死”。但对打定主意“掀桌子”“卷款子”的不法商家,应谨防政策善意被恶意利用,相关制度要长出坚硬的牙齿。针对新现象、新问题,监管的细化与政策的鼓励可以并行不悖。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原则之下,如何把握细则,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经营风险监管,真正把预付款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是监管部门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如此,才能树立范式,规范预付式消费的健康发展。

  提振消费信心,不仅包括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追求,也包括对现有业态、模式、场景的完善。倘若把消费信心比作“蓄水池”,就不能一面注水、一面听任放水。对于已有的“漏点”,就应赶紧补上。在鼓励消费的同时,也要做好消费领域新风险的预判,对各类不良苗头趋势及时纠偏,在“补丁升级”中完成纠偏促改。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