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饮浪费 倡导文明就餐

上海市引领消费新“食”尚

2023-05-30 06: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杰明 张伟东)制止餐饮浪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倡导社会文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的有关部署,齐抓共举、数管齐下,通过聚焦重点环节、整治重点问题、加强监管执法、落实宣传引导等措施,积极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开展宣传口号征集,探索制止餐饮浪费新思路新方法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随申办”App、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网、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以及美团等外卖平台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口号征集令。征集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全国15个省(市)共计390位热心民众提交了484条宣传口号、240条工作建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召开专家评审会,评选出最佳口号1条、优秀口号20条,并对入选的21条口号进行宣传推广,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风尚。

  开展特色宣传,推动制止餐饮浪费取得更大社会共识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两周年为契机,开展线上问答和印发双色海报双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取得新成效。一是印发双色海报,在市、区两级机关和学校等各类食堂张贴绿色版本,在大中型餐饮单位和提供婚宴、自助餐、外卖等服务的重点餐饮单位张贴橙色版本,截至目前累计发放1.2万余份。二是开展线上问答,通过发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市民广泛参与答题,使答题者践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截至目前,累计参与答题人数25.1万人次。

  举办承诺活动,制止餐饮浪费“从我做起” 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承诺活动,社区居民现场签名承诺制止餐饮浪费“从我做起”,并邀请街镇食品安全工作站食品安全专管员、周边餐饮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宣读“按需点餐、不够再添”“餐餐光盘、你最光荣”等宣传口号,培育市民节约粮食思想意识,营造制止餐饮浪费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行智慧食堂,落实校园“智”止餐饮浪费 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指导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在全区率先推出“智慧食堂”App,采用“线上先订餐、线下再备餐”的模式,使学生一键“掌”控一日三餐。周末,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智慧食堂”App查看下周学校菜单并预定餐食。食堂根据预定精准备餐,避免因备餐过量造成的食品浪费。经过不断优化,“智慧食堂”App中的菜品由3种固定套餐升级为可自主搭配选择的10余种菜品,避免了因口味不合造成的食物浪费,让学生真正践行“光盘行动”。据统计,“智慧食堂”App上线后,食堂每日泔水产生量由300公斤降至150公斤,制止餐饮浪费取得扎实成效。

  创新样品捐赠,推动反食品浪费行动与社会公益成效相统一 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民政局在长宁万宏悦馨养老院举办首次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活动。一是严控样品质量。通过挑选保质期大于3个月且储存状态良好的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用于捐赠,保证捐赠食品安全。二是规范捐赠流程。通过记录捐赠品种、样品状态、捐赠数量台账和加贴“样品捐赠”标签标识,避免捐赠食品流入市场。此次活动共计捐赠大米、食用油、面条、调味品等合格备份样品50余批次,为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注入市场监管力量。

  锚定特食企业,指导落实反食品浪费的企业主体责任 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指导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将反食品浪费工作做深做细。一是电商“大促”期间,落实前端消费引导。在售前咨询环节,建议消费者合理按需购买、非必要不囤货,避免消费者因电商平台促销而超需求购买导致的食品浪费。二是做好员工内卖,实现食品物尽其用。对保质期过半、轻微瘪罐瑕疵等不影响正常食用的婴幼儿奶粉,通过员工内卖进行销售,实现为职工谋福利与反食品浪费相统一。三是聚焦销售终端,落实“合理消费”提示。倡导企业在线上旗舰店、线下实体店等消费终端落实“合理消费”提示提醒,助力消费者养成文明、健康、理性、节约的消费方式。

  开展行政指导,推动外卖平台当好制止餐饮浪费“生力军”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对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开展行政指导,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加强入驻商户培训指导。在平台推出反食品浪费专题课程和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商户累计点击量超456万次。二是打造“一人吃好”“小份餐食”主题会场。配套出台“商户流量倾斜”“高亮曝光”等激励措施。截至目前,平台上提供“小份餐食”商户数超80万家,上线“一人食套餐”超1100万份、“小份菜”近800万份。三是政企合作共建共治。联合饿了么共同制作“小份菜 半份菜 多种选择少浪费”等宣传标语,张贴于外卖配送箱,委任外卖骑手为“反食品浪费宣传员”,为制止餐饮浪费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中国食品报》(2023年05月30日05版)

  (责编:高娇娣)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