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举行 

葡萄酒专家学者纵论葡萄酒安全与健康
2023-05-22 11:04:27 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章玉

  5月18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和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和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举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委员会委员、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葡萄酒产区企业的科技工作者等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重点打造的年度学术活动,是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工作者思想碰撞的高地、助力葡萄酒产业创新的智库和推进葡萄酒科学普及的平台。第三届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突出“葡萄酒安全与健康”主题,重点关注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葡萄园生态建设、葡萄酒安全技术、葡萄酒营养健康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学术年会分为主题学术报告、青年学者论坛和葡萄酒教育论坛三个部分,15位葡萄酒专家学者作了报告发言交流。

  聚焦科技创新  为产业健康发展赋能

  主题学术报告环节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卢江教授主持。七位葡萄酒产业科学家结合葡萄酒产业发展变迁和科技研究进展,从不同视角梳理了国内外葡萄与葡萄酒现状、葡萄与葡萄酒及相关领域的科研现状和前沿趋势,既有宏观的综合阐述,又有微观的深度解读,为葡萄酒科技工作者在葡萄与葡萄酒科技研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启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主任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华以《中国葡萄酒之演变》为题作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葡萄酒标准、产业模式、产区的变迁,提出了葡萄酒领域经济与生态、文化和娱乐等社会功能共存的理念,以及“强化风格,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线。李华表示,中国葡萄酒产区由东向西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不仅将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且会为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社会繁荣开辟新的途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副主任委员、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副院长张军翔的《中国葡萄酒科研现状、挑战及前沿趋势》报告,分析了近5年来在国际重要刊物发表的葡萄与葡萄酒相关文章及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中国葡萄酒在科技层面上面临提升科技水平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挑战,并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葡萄酒科研发展趋势的思考,为葡萄酒科技工作者厘清科研脉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范培格研究员的《抗寒性状调控机制研究与抗寒旱酿造葡萄品种选育》报告,从生产中酿造品种现状与产业需求、抗寒旱性状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抗寒旱酿造新品种(系)选育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我国葡萄酒生产品种相对单一,亟需多样化发展,而选育、应用免埋土的抗寒旱优质、特色酿造品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就团队相关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进行了阐述梳理。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学部胡文效研究员的《葡萄酒发酵风味调控研究进展》报告,指出基于葡萄酒发酵与葡萄酒香气质量的关联性,通过发酵作用释放品种香、合成发酵香、影响陈酿香,是葡萄酒酿造永恒的主题;葡萄酒发酵合成生物研究或许成为未来的热点,合成生物有望成为葡萄酒香气调控的有效工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博物馆馆长王华教授的《葡萄酒营养及健康研究进展》报告,系统梳理了葡萄酒中的各种成分、葡萄酒多酚类物质对健康的作用、葡萄酒中酒精对健康的影响和饮酒的社会责任,为消费者科理性消费葡萄酒提供了科学认知。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张素芳教授的《葡萄酒发酵“提质减害”的潜力菌》报告,从葡萄酒“提质”“减害”微生物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提高葡萄酒风味复杂性、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降低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提出了以政策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促进葡萄酒新发展,实现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年轻化的对策路径。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李记明研究员的《中国特色葡萄酒质量构建及其品质表达》报告,从中国特色的定义、质量定位、生产模式、关键技术工艺、产品质量评价、产品品质表达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国葡萄酒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并赢得优势,就必须以质量、特色取胜,构建中国特色葡萄酒的质量体系。

  促进青年成长  为产业创新增添活力

  青年学者论坛环节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记明研究员主持。“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葡萄酒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创新。”李记明表示,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版块,目的就是通过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青年学者科技创新水平,为葡萄酒产业创新增添活力。

  四位青年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项目课题,从葡萄酒多酚活性物质、葡萄酒香气特征、葡萄酒花色素苷、葡萄酒质量风险因素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为葡萄酒科技研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副教授王芳的《葡萄与葡萄酒中多酚活性研究与思考》报告,阐述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葡萄酒酿造废渣中降解产物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等研究,并就葡萄酒多酚物质利用度和活性作用机制以及乙醇的两面性提出了新思考。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唐柯的《冰葡萄酒香气特征解析及混合香气感知相互作用研究》报告,认为冰葡萄酒具有比普通葡萄酒具备更独特、更复杂的风味特征,也是研究混合香气的良好载体,并分别从威代尔冰葡萄酒特征风味研究、冰酒气味分子在真实样品中的香气感知、冰酒混合香气感知中的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进展交流。

  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副教授康文怀的《肥水调控对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的影响》报告,从水肥智慧管控理念及实现、花色素及其衍生物概述、花色素及其衍生物测定方法建立、肥水处理对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从单纯追求高产量与高水肥利用率转变为产量、品质、水肥高效利用及灌溉综合效益的优化管理实践路径。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副研究员魏彦锋的《葡萄酒质量风险因素及其控制的探讨》报告,围绕葡萄原料和葡萄酒生产过程两个方面从质量风险因素分析、管理与控制、建议与对策进行了交流发言,提出葡萄酒生产企业应在遵守相关卫生标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小组,建立HACCP体系,将一切可能危害葡萄酒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消灭在事故之前。

  服务产业需求  为人才培养提供新导向

  作为葡萄酒产业的学术组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促进葡萄酒学科建设和葡萄酒创新人才培养。本届年会增设了“葡萄酒教育论坛”部分,四位来自不同属性但在葡萄酒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色的高等院校葡萄酒专业负责人,分别结合本校案例,围绕葡萄酒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交流发言。“葡萄酒教育论坛”环节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副主任委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胡文效研究员主持。

  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负责人陈明教授围绕《多元协同培养对接葡萄酒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探索与实践》,就研究型大学高素质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交流。

  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负责人王艳君副教授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就地方本科高校进行高素质应用型葡萄酒人才培养实践了交流。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副院长张存智教授围绕《“产、学、研、转、创、用”葡萄酒技能人才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提出了“课程作业项目化+实训项目科研化+实训成果大赛化+科研产品可转化”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烟台科技学院副校长苏东平教授围绕《中国葡萄酒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就葡萄酒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资团队组建、核心人才管理与聘任等方面探索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产教协同双向培育,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的践行理念。

  四位葡萄酒教育工作者基于各自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打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葡萄酒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我国葡萄酒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

  打造学术平台  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刘世松在会议总结时说,第三届中国葡萄酒学术年会的举办,是葡萄酒科技界与产业界一次思想碰撞的科技创新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创造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加快促进科研合作,激发科技创新力量,点燃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促进更多更优新成果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科技创新赋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刘世松表示,葡萄酒分会的专家学者们秉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科技创新与改革需要,聚焦我国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研究、葡萄酒安全与营养健康研究、葡萄酒人才培养新模式等领域进行解读和探索,推动形成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观点与产业界共识,为葡萄酒产业健康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为葡萄酒科技创新研究提供了新参考,为葡萄酒消费价值呈现提供了新依据,为葡萄酒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导向。同时,也推动着葡萄酒科技界与产业界深入贯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王金臣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