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出现阶段性过剩,业内: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尽管当前行业秩序还处于健康发展阶段,但一些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3月17日,在“2023 年奶业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下称“京瓦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如此分析。
所谓的“一些行为”,包括“倒奶杀牛”。去年底今年初,生鲜乳价格下行,部分养殖者叫苦不迭。因此,行业内外高度关注奶业形势。
业内人士也指出,近年来,经济下行,奶业消费疲软,奶牛行业出现亏损,压力很大。如果杀一些低产牛,会使牛群结构更好、单产更高;如果倒的是一些不好的奶,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由前述行为折射出的中国奶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李胜利称,概括起来有四个:
一是如何实现种养结合。在欧洲,奶农都是自种牧草,小型牧场供养10-20头,甚至100多头奶牛。一方面,饲草成本低,奶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粪污还田,实现良性循环。对比来看,中国这些年建的牧场,需要大量流转土地,养殖成本很高。同时,从美国、澳大利亚大量进口优质牧草,导致成本压力很大。
“在未来,中国的规模牧场,如果国家能够给予政策低价流转土地,实现1头牛搭配两亩草场,就不用大规模进口粗饲料,养殖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这对奶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李胜利说。
二是中国奶业周期现象。从消费结构看,由于中国消费的乳制品,将近80%为液态奶,而液态奶销售时间又短,乳制品消费一旦疲软,那么加工企业就不愿意多收鲜奶。从而导致特殊的周期现象,表现在每年春节过后,奶源过剩;进入夏季,奶产量下降;到10月份,奶源又开始紧缺。
对比来看,在欧美国家,奶业已经从过去的“喝奶”升级到如今的“吃奶”。他们会将40%的原奶加工成奶酪。由于奶酪货架期较长,就相当于延长了液态奶的销售时间。比如美国、德国,人均牛奶消费量每年达到200多公斤,主要是一年吃奶酪16公斤(1公斤奶酪相当于10公斤液态奶),相当于消费了160公斤液态奶。其余为日常喝的液态奶。
“要想摆脱奶业周期现象,也就是春节过后的奶源过剩,关键是调整乳制品消费结构。”李胜利说。
三是加强奶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热爱行业,能耐得住寂寞,扎根牧场的人才。尤其现在很多先进的机械装备,更需要人才。
四是加强国内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的开发。
“国内很多的农业机械,依靠进口,成本很高。”李胜利称,中国奶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考虑到中国市场巨大,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培养国产自主品牌。
需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
近年来,我国奶业稳步发展,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规模牧场占比和奶牛单产不断提升。
在前述论坛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的农业资源仍然存在短板,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每头牛的生产效率,育种是最经济的。而种业对畜禽生产效率的提升,呈几何级数。
他说,尽管近年来,国内奶牛育种、饲养技术进步迅猛,但国内外差距客观上确实较大,而且育种需要久久为功,是一件急不得、恼不得的技术活。
目前,国内奶牛育种正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主选育,在国内牧场中,选育出最好的母牛,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公牛进行交配,然后通过冷冻精液推广;另一方面,与国际交流,广泛同奶业发达国家进行遗传物质交换。
关于乳肉兼用牛,由于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料等优点,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
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提到过,考虑到靠荷斯坦单一品种效益上并不经济,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是品种培优的突破口。“具有战略意义,一定要引起重视。”
李胜利称,在欧美国家,奶牛品种多样,不同品种有不同特点,尤其是乳肉兼用牛,乳脂率、乳蛋白都优于荷斯坦。培育乳肉兼用牛,在今后中国从“喝奶”转变为“吃奶”,即将液态奶加工成奶酪,或者特定婴幼儿奶粉,是非常有优势的。
此外,他还提到,在辽宁省鞍山市,有牧场将荷斯坦牛替换为乳肉兼用牛,既搞养殖,又搞加工,效益非常可观。在前一阵整个奶业面临过剩,价格出现危机的时候,这家牧场通过后期加工,获取效益。
“养牛挣1块钱,加工就能挣3块5,要是再有超市,能挣5块5。产业链越到后端,利润越高。”李胜利说。
同时,从乳用变肉用,新型乳肉兼用牛也有优势。
李胜利称,当牛肉价格高的时候,一头小公牛的淘汰价格能够卖到6500元,而荷斯坦牛只有5000元。同时,淘汰母牛的体重普遍在700公斤以上,而荷斯坦牛只有650公斤,多50公斤就能多卖1000块钱。
在李胜利看来,中国未来需要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考虑到奶牛养殖的周期较长,需要及早布局,做好长期规划。要想培养这个群体,得提前4年。
热点专题
“高学历”食品热销 市场亟待“打鬼”
教授烧鸡、农科院麦片、高校月饼……近年来,各种“高学历”食品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成为电商平台热销产品。所谓“高学历”食品,即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食品。由于有“高学历”的加持,这类食品给人以“健康、安全、无添加”的印象,与当今消费...
当心!这些食物会让你加速变老
衰老的发生虽然无法阻挡但我们却能通过科学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衰老的进程衰老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容貌上身体的各个器官其实更需要精心呵护究竟有哪些食物会加速我们身体的衰老?下面这几个隐藏的“老化剂”都需格外注意!1心脏“老化剂”反式脂肪酸反...
常见春季野菜十大疑问,看看你有没有!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很多有着“野菜情结”的老年人开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有的甚至自己去野外挖野菜。不过,关于常见野菜中的学问,很多人还是有疑问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 1. 蕨菜 蕨菜致癌是真的吗?可能性极小 属2B级致...
“甜蜜”的危险!清明前后,吃这个食物要谨慎
甘蔗,汁多解渴、口感清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在每年的2至4月份,它也被称为“毒过蛇”的毒药。其实,“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而是发霉变色的“红心”,或者“黑心”甘蔗。“清明蔗,毒过蛇”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