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
面对粮食紧平衡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解决我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强化科技驱动,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实现粮食增产提质降本增效,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向科技要产能要产量,为确保实现今年1.3万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就举世瞩目,核心种源和新品种培育、底盘技术、丘陵农机等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是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背后的“科技密码”。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部分核心种源、高端装备依然捏在别人手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生产的源头。在诸多农业科技中,良种是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居所有农业科技之首。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我国粮食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为国家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李振声的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谢华安推广的再生稻以及朱有勇的旱地水稻种植技术等农业科技的突破,也对我国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要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业科技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确保粮食安全,要强化科技驱动,向科技要产能要产量。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增强创新整体效能,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紧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先进农机的研发,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既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又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国家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对农业科技研发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要出台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推动形成稳定多元的农业创新投入机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始终是一个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技服务组织和农业科研人员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断层、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基层紧缺农技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薪酬标准,让基层农技队伍稳下来。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农业科研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要在实验室搞科研,也要到田间地头搞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农民科技素质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积极性不高。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新技术的集成展示,让农民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积极拥抱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为粮食增产赋能添智,为粮食产能提升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刘 慧)
热点专题
“高学历”食品热销 市场亟待“打鬼”
教授烧鸡、农科院麦片、高校月饼……近年来,各种“高学历”食品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成为电商平台热销产品。所谓“高学历”食品,即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食品。由于有“高学历”的加持,这类食品给人以“健康、安全、无添加”的印象,与当今消费...
当心!这些食物会让你加速变老
衰老的发生虽然无法阻挡但我们却能通过科学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衰老的进程衰老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容貌上身体的各个器官其实更需要精心呵护究竟有哪些食物会加速我们身体的衰老?下面这几个隐藏的“老化剂”都需格外注意!1心脏“老化剂”反式脂肪酸反...
常见春季野菜十大疑问,看看你有没有!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很多有着“野菜情结”的老年人开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有的甚至自己去野外挖野菜。不过,关于常见野菜中的学问,很多人还是有疑问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 1. 蕨菜 蕨菜致癌是真的吗?可能性极小 属2B级致...
“甜蜜”的危险!清明前后,吃这个食物要谨慎
甘蔗,汁多解渴、口感清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在每年的2至4月份,它也被称为“毒过蛇”的毒药。其实,“毒过蛇”的并不是甘蔗本身,而是发霉变色的“红心”,或者“黑心”甘蔗。“清明蔗,毒过蛇”甘蔗一般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收获上市,至第二年的清明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