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2年中国饮料市场规模将达12478.0亿元

消费回暖带动销售 饮料行业整体呈增长态势

2022-09-12 04: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罗 晨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球软饮料行业的投融资数量出现短暂下滑,但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复苏,近两年来,饮料行业呈现良好恢复态势。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消费行为数据监测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2478.0亿元。

健康科学以及功能饮料板块扩大

软饮市场规模持续上升

  2020年,中国饮料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2478.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饮料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近几年,海外软饮料行业年度投资并购事件累计22起,其中饮料细分行业7起,占比高达31.82%,健康科学以及功能饮料板块进一步扩大气泡水饮料消费场景拓展,行业空间有望继续扩容。随着消费水平提升,饮料消费场景进一步多元化,诉求愈发细致,从单一的解渴需求到社交、运动、美容、提神等多种需求。在此背景下的气泡水在低热量、无负担以外开始追求额外的功能性,比如创新加入美容成分(如玻尿酸)、乳酸菌、益生菌等。

以线下消费为主

主要品类为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

  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年同比增长12.4%。消费的回暖也带动了饮料行业销售额的回温,饮料行业的产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饮料行业的产销量基本匹配。但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部分行业停产停工,饮料行业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缩减。随着聚会、婚宴等逐步恢复,饮料生产企业或需加大产能。

  例如碳酸饮料,中国碳酸饮料产量在2014年达到1810.7万吨的巅峰后开始下滑,2017年产量跌至1744.4万吨。2018年,无糖碳酸饮料推出,小幅拉动碳酸饮料产量增长,达1744.6万吨;2020年中国饮料产量16347.3万吨,同比减少7.9%;2021年碳酸饮料市场持续推陈出新,产量持续上升达到18333.8万吨,超过了2014年产量水平。这或许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市场对“年轻化、健康化、颜值化”等潮流品类和产品的需求增加所导致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碳酸饮料市场仍有较强的消费者基础,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绿色健康饮料的快速发展,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将会被进一步分割。在这种趋势之下,中国碳酸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开始优化,符合健康理念的气泡水开始走红,碳酸饮料行业开始推出无糖碳酸饮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发展,预计至2024年碳酸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082.4亿元。

  又如功能饮料,2014—2019年,功能饮料市场整体按照1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能量饮料的市场份额最高,在2019年占总体的71.0%;其他功能饮料增速最快,复合增长率达到13.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疲惫感,功能性饮料作为学习工作的“伴侣”,得到较快的发展。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饮料消费者的饮料购买方式主要通过线下购买,占比67.3%,即时性需求较强。从饮料品牌知晓方式看,线下实体店的陈列就是较好的品牌传播方式(52.7%);广告传播渠道方面,电视广告(51.9%)、短视频平台(48.0%)和线下广告(39.6%)的传播效果也比较明显。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作为日常消费频率高、即时性需求强的产品,饮料购买依然以线下为主;并且,饮料产品的展示和广告传播都具有一定的推广效果。

  调研数据显示,饮料品类方面,中国饮料消费者经常喝的饮料品类较多,主要为包装饮用水(62.7%)、碳酸饮料(55.0%)、奶制品(54.0%)、气泡水(42.0%)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在大部分佐餐、出游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饮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水分,且包装饮用水较为健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受偏爱。

  中国消费者购买碳酸饮料的频次主要为每周1—2次(54.5%)、每周3—4次(24.4%);中国消费者平均每月购买碳酸饮料的金额为50—100元(46.4%)、50元以下(36.5%)。相较于包装饮用水,中国消费者对于碳酸饮料的购买频次和金额都比较低。

  中国消费者最常购买的碳酸饮料品牌为可口可乐(67.3%)、百事可乐(61.6%)和雪碧(47.6%)。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碳酸饮料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其品牌集中度较高。

  中国消费者表示对碳酸饮料包装的偏好为易拉罐(74.2%)、塑料瓶(69.2%)。艾媒咨询分析师发现,在密封性上,玻璃瓶优于易拉罐,易拉罐优于塑料瓶,而密封性越好,碳酸化程度会越高,口感会越好;但玻璃瓶便携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者选择易拉罐的概率。同时,中国消费者对碳酸饮料含糖的看法主要为偏好低糖(55.7%)、偏好无糖(23.0%),可以看出无糖碳酸饮料获得了消费者的偏好。

  中国消费者的气泡水饮料消费金额和可接受的单价上限方面,接近一半的消费者花费50—100元,31.7%的消费者花费低于50元,花费超过100元的消费者占比仅为19.9%。另外,从气泡水可接受的单价上限来看,大部分(43.8%)消费者最高可接受的气泡水单价为7—10元,22.7%的消费者最高可接受气泡水单价为11—15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在气泡水上的消费金额反映了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而可接受单价上限越高,则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者对气泡水饮料的消费信心更高,愿意为之支付更高的溢价。

  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气泡水饮料品牌方面,调研数据显示,在所列举的中国消费者较喜欢的气泡水饮料品牌中,元气森林位列第一,占据明显优势(73.9%);其次为农夫山泉苏打气泡水(46.3%),屈臣氏苏打气泡水、喜茶喜小瓶和农夫山泉汽茶受喜爱程度较为接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元气森林气泡水迎合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垂直领域的发力赢得了一定市场认可度;同时,农夫山泉、喜茶等跨界企业也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水源优势跨界发展气泡水业务,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竞争。

  在气泡水饮料含糖量偏好及疫情前后购买变化方面,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气泡水饮料的含糖量偏好调查中,55.9%的消费者偏好多糖和低糖,多于偏好无糖的消费者占比(37.6%)。此外,44.4%的消费者表示,疫情后他们购买气泡水的频率、数量或种类都有所增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有甜味的气泡水,甜味或可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求,缓解人工作学习的压力和疲惫。同时,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居家时间变长,气泡水作为新型的饮料品种,成为许多消费者娱乐消遣的饮品。

行业发展较为成熟

新式茶饮入局带来新竞争

  中国饮料产品的口感、外包装等各方面表现基本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但随着新兴气泡水等新饮品的出现,新式茶饮等现做饮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部分新式茶饮品牌入局,饮料行业开始面临新的竞争。

  饮料产业规模稳定,饮料已成为重要国民消费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8333.8万吨,同比增长12.15%,其中,12月当月饮料产量1358.8万吨,同比增长8.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喜欢饮料、饮品的甜味以及爽口的感觉,因为适度的甜味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求,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和疲惫。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居家时间变长,饮料或将成为更多消费者娱乐消遣的饮品,进一步成为国民消费模式。

  行业竞争激烈,同类饮品企业跨界争夺市场,头部企业依然有优势 饮料行业竞争激烈,以气泡水饮料为例,像矿泉水龙头企业农夫山泉、新式茶饮知名企业喜茶等均跨界入局气泡水饮料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农夫山泉、喜茶等凭借其品牌影响力跨界发展气泡水业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泡水饮料行业竞争。但元气森林气泡水通过垂直领域的发力赢得了一定市场认可度,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短期来看,客户黏性较高,具有明显优势。

  健康产品引领潮流,新型饮料产品气泡水热度渐涨 在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饮料产品成分的来源,寻求支持免疫力、改善睡眠和减轻压力的产品。因此,饮料公司正在创新新成分,以生产具有健康功能效益的产品。新型饮料气泡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健康饮料产品”的热度。

  报告提出,未来饮料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饮料行业需求将不断上升,产能更加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

 

  《中国食品报》(2022年09月12日07版)

  (责编:罗 晨)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