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揭示茶食品干预控制肥胖作用新机制

2022-07-21 07:00:00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胡冰教授团队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特征性类黄酮与食物蛋白质的多重有序组装潜力,自发构建了高类黄酮载量且澄清透明的茶食品凝胶,验证了其基于干扰“肠道菌群-宿主互作”的控制肥胖作用机制。该研究成果于近期正式发表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医疗转化潜力是该杂志评估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

  “保护性食品”是继“消除饥饿”之后,全球倡导的食品营养与公共健康新策略。它提倡通过尽可能少的加工,生产富含膳食植物化合物的食品,预防和控制慢性代谢性疾病。但是,植物化合物与食品基质(蛋白质、淀粉等)易无序结合,造成浑浊、絮凝、沉淀等品质劣变现象,导致“保护性食品”策略难以实现。食品属于典型而复杂的软物质材料,组分的有序组装为创制食品提供了天然、自发的分子加工新策略。

  该研究工作发现了不同聚合度的茶叶类黄酮与食物蛋白质纤维的结合亲和力关键取决于类黄酮分子中没食子酸酯基团的数目,解析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结构演变规律,提出了天然的调节茶食品凝胶品质的方式。口服这种茶食品凝胶显著地抑制了由高脂膳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和脂肪肝;显著地上调了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下调脂肪合成相关基因、促炎基因的表达;显著地逆转了小鼠肠道菌群紊乱,降低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值。

  进一步研究发现,口服这种茶食品凝胶,抑制了与肥胖正相关的分泌脂多糖类菌属的丰度,尤其是极显著地抑制了脱硫弧菌属的过度增殖;与此同时,抑制了宿主肠道中脂质吸收基因CD36和NFIL3的表达,降低了肠道对脂质的吸收。CD36和NFIL3是肥胖特征肠道菌群(包括过度增殖的脱硫弧菌属)与宿主交互作用的关键靶点。将口服茶食品凝胶的小鼠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中,进一步地验证了茶食品凝胶是通过上述调节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的机制而发挥控制肥胖的作用。口服茶食品凝胶所塑造的肠道菌群本身能够显著地抵抗高脂膳食诱导的菌群紊乱,预防肥胖。

(钱金)

 

  《中国食品报》(2022年07月21日07版)

  (责编:袁国凤)

 

中国食品报网友
联系电话:010-63392022 联系邮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