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膳食指南中
奶及奶制品推荐摄入量为何增加了?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唐振闯
日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相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版较大的变化是: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300克调整为每天300克—500克。从实际消费水平来看,2021年人均奶类消费42.3公斤,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从膳食平衡来看,奶类是城乡居民膳食营养中突出的短板;从发展趋势来看,奶类消费正处于黄金增长期,是所有动物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奶及奶制品推荐量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奶及奶制品是营养成分全面的重要食物
奶及奶制品营养成分全面,适合全人群食用。奶及奶制品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2等20多种营养素,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奶及奶制品既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也是各年龄组人群的理想食品,是全民都需要的食物。
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多喝奶能补钙。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是有机钙,吸收利用率高,是人体钙的良好膳食来源。成年人每天要补充800毫克钙,儿童和老人要补充1000毫克钙。《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为356.2毫克,不到推荐量的一半。500克奶及奶制品约含有500毫克钙,提高奶和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能够引导居民通过喝奶来解决普遍缺钙的问题。
奶及奶制品中含有活性物质,营养价值更高。牛奶含有乳铁蛋白、有益菌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在促进生长发育、保障健康等方面能够发挥其他食物所不具有的重要作用。
奶及奶制品能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儿童发育迟缓、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健康中国把降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和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作为战略目标。
合理膳食可以解决78%的慢性疾病问题。通过研究证实,科学饮奶可以保障婴幼儿生长发育、减少儿童营养不良、预防慢性疾病发生等。因此,引导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举措。
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潜力有待提升
第一,我国奶及奶制品的推荐量仍低于奶业大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奶业大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推荐摄入量分别为720毫升、750毫升,日本、韩国的居民奶及奶制品推荐摄入量为200克—300克。单纯从推荐量来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奶及奶制品300克—500克的标准仍低于欧美奶业大国,高于日本、韩国。但我国居民对奶及奶制品的实际摄入量仅为亚洲典型国家的1/2。
第二,现行奶及奶制品推荐摄入量不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目前,我国部分人群奶及奶制品消费量已超过300克;此外,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的奶及奶制品需求量也高于一般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奶及奶制品300克—500克的推荐摄入量范围更宽泛,有利于指导上述人群奶及奶制品的消费。
第三,居民膳食结构优化推动奶及奶制品消费提升。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动物性产品中畜禽肉摄入过量,奶类、水产品摄入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要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和改善居民健康,必须要解决优质蛋白质食物营养失衡与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提升奶类的消费水平。
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福祉产业,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增加到500克,其对整个奶业全产业链的影响将逐渐凸显。下一步,必须从产品种类需求和产量供给保障上开展研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奶制品消费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来源:新华网)
《中国食品报》(2022年05月12日06版)
(责任编辑:朱美乔)
热点专题
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原标题:轻则生病,重则没命!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夏天,对于很多“吃货”来说是最幸福的季节:啤酒、毛豆、小龙虾,西瓜、冷饮、冰激凌……于是很多人开始“放肆”吃。 不过专家提醒,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轻则生...
“微醺奶茶”火出圈,喝后呼气检测超醉驾标准
群雄逐鹿的奶茶市场,如果一成不变肯定难保生意长虹。日前,一种“酒精+奶茶”的微醺搭配成功“出圈”,添加了百利甜、威士忌的奶茶脱颖而出,吸引不少人购买。不过,昆明市五华区检察院发现,这种奶茶店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含酒精饮品的情况。记者走访南...
羽衣甘蓝、洋蓟…这些网红蔬菜真的无可取代?
原标题:高大上的网红蔬菜 真的无可取代?营养、健康、新鲜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特别是进入高温天气之后,大家的胃口也变得略显“疲软”,对烟熏火烤和浓油赤酱的重口味兴趣缺缺,反倒是各款绿色蔬菜成为美食达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的主角。...
轻则中毒腹泻,重则致癌致命!千万别这么吃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 看看这些教训,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警惕饮食中的“剧毒陷阱” 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