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精喷鸡蛋会坏?疫情期间果蔬如何消毒?
原标题:用酒精喷鸡蛋会坏?疫情期间买回家的果蔬如何消毒?很多人都做错了…
近段时间,多地出现水果、冷链食品、面料等物品检出阳性的事件,许多居民在外采购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毒,放在屋外静置一段时间、喷酒精、用消毒湿巾擦拭表面等等,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消毒工作必不可少,但对蔬菜水果之类的食材采用喷洒酒精这样的消毒方式,会不会产生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呢?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消毒?家中应备哪些消毒剂呢?
食物需要消毒吗?
新冠肺炎并不是食源性疾病,我们吃食物感染的风险极低,不用过度恐慌。而且,由于新冠病毒需要寄生在机体上才能存活,自身生存能力很弱。同时,新冠病毒喜欢低温低湿度的环境,潮湿的果蔬表面不适宜新冠病毒生存。
目前在日常条件下,新冠病毒在果蔬上的存活时间为3天左右。如果通过一定的防御和消杀处理,新冠病毒的侵染风险是可以降低或消除的。
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消费提示,尽量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水果和冷链食品,如自行代购、海淘等,如果想要采购的话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市场。
食物如何消毒?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对采购的果蔬外包装进行消毒,但是蔬果本身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口感,一般只需要清洗干净即可。如果确实需要消毒处理,可使用正规渠道购买的有蔬果备案的消毒剂,根据说明书推荐浓度浸泡10-30分钟后,使用流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
另外,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每种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都不同,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来配制,最好现用现配,高浓度的消毒液通常也有更大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同时残留的风险也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75%乙醇虽然是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但它并不适合直接喷在果蔬或者鸡蛋上进行消毒。尤其是叶菜类蔬菜,喷洒酒精反而会导致蔬菜早衰早熟。
对于鸡蛋而言,其表面有一层水溶性保护膜,喷洒酒精会破坏保护膜,导致病原菌更容易侵入鸡蛋,虽然防止了新冠病毒却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食源性疾病。鸡蛋一般无需消毒,冷藏或者阴凉处放置,烹饪前将外壳清洗干净即可。如果鸡蛋被喷洒了酒精要及时食用,不宜存放过久。对于冷冻食品需要对其外包装进行消毒,食用前用慢速水流冲洗干净即可。
网购物品如何消杀?
1.无接触收取货物,戴好口罩和手套,拿到快递后在室外先用75%乙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再静止10-30分钟;
2. 在通风处拆包装,同时对拆包装的工具也进行消毒,然后将纸箱或外包装袋尽量留在门外;
3.喷洒过消毒剂的外包装,可按普通垃圾处理,若确定被新冠病毒污染了,需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4.果蔬拿进屋后可以在干燥通风处再晾置30分钟,食用前用流水冲洗干净,或者用专门的果蔬消毒剂按照指示浓度进行浸泡消毒。
5. 处理好后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进行消毒和清洗。
家中应备哪些消毒物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提到人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我们家庭中可以备75%的医用酒精、酒精湿巾、含氯消毒剂(包括一些含次氯酸和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酒精是可燃物,使用和储存都要远离明火,也要避免大面积喷洒,最好先喷到抹布上再擦拭来消毒。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一般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不要用于果蔬的消毒。
衣物消毒剂与环境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不同,一般不要用于物体表面和快递外包装的消毒。
另外,不要对人或穿着的衣物直接进行喷洒消毒,人外衣携带病毒的概率很小,而且用消毒剂直接对人进行喷洒可能会造成刺激导致身体损伤,同时短时间的喷洒也并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紫外线消毒灯通常用于空旷无遮挡的空间,如车间、食堂等,而且照射时人不能在场,不建议在家庭使用。
一般在室内优先通过开窗通风的方式来做到空气消毒,可以持续开窗通风,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建议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开窗通风的话,可以考虑用排风扇、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机械手段。
热点专题
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原标题:轻则生病,重则没命!夏季标配竟是"定时炸弹"!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 夏天,对于很多“吃货”来说是最幸福的季节:啤酒、毛豆、小龙虾,西瓜、冷饮、冰激凌……于是很多人开始“放肆”吃。 不过专家提醒,天气再热也不能这么吃,轻则生...
“微醺奶茶”火出圈,喝后呼气检测超醉驾标准
群雄逐鹿的奶茶市场,如果一成不变肯定难保生意长虹。日前,一种“酒精+奶茶”的微醺搭配成功“出圈”,添加了百利甜、威士忌的奶茶脱颖而出,吸引不少人购买。不过,昆明市五华区检察院发现,这种奶茶店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含酒精饮品的情况。记者走访南...
羽衣甘蓝、洋蓟…这些网红蔬菜真的无可取代?
原标题:高大上的网红蔬菜 真的无可取代?营养、健康、新鲜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特别是进入高温天气之后,大家的胃口也变得略显“疲软”,对烟熏火烤和浓油赤酱的重口味兴趣缺缺,反倒是各款绿色蔬菜成为美食达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的主角。...
轻则中毒腹泻,重则致癌致命!千万别这么吃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 看看这些教训,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警惕饮食中的“剧毒陷阱” 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1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18号
中国食品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服务:北京爱申律师事务所 彭殷庆 (高级合伙人)律师13718820003